天下绝景金刚山自古以来因按天时、地理、人心而千姿百态地改变其面貌,所以有各种称呼。
古代叫它为仙山,意思是神仙生活的山。三国时期被称为枫岳(楓嶽)山。
后新罗时期被称为皆骨或者在雪白的山顶如同冷若冰霜的意义上也叫霜岳(霜嶽)。
从15~16世纪开始也称为蓬萊山。
从远处看金刚山时,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坚硬、如同美丽的宝石一样,所以叫它为金刚山。
金刚山的一万两千山峰与名胜中的三仙岩等名字起源于我国祖先流传下来的神仙崇拜思想,还有五仙峰、释迦峰、世尊峰与明镜台等名字是中世纪佛教广泛传播时在佛教的影响下产生的。
金刚山按季节改变面貌,所以在开花的春季时叫金刚山,绿荫浓密的夏季是以艾草茂密的意思上叫蓬莱山。
秋天把金刚山叫做枫岳山,表示红叶似火的一万两千山峰的风景。冬天因为所有的树叶都落下,只剩下如同瘦削骨头般的岩石,所以叫皆骨山。
金刚山按季节变化的名称,到17世纪才开始固定了下来,仙山、霜岳等各种名字几乎不被利用了。